人在生病的时候,总是习惯性的根据常识去选择药来服用。成品药的剂型比较多,西医多选择胶囊,成效快却留下后遗症;中药剂型疗效慢,效果却非常好,不会有副作用。所以国内患者都热衷于中成药,即使是同一种药品(鹿鞭丸),却又不同剂型(鹿鞭丸、鹿鞭片、鹿鞭膏等),怎么这些剂型有什么区别呢?
请跟随小编的步伐一一弄个明白。
不同剂型表现的形态有较大差异,用药的目的及给药途径也不同。剂型的不同,会导致药材的性质及速度,在临床上的使用也会有针对性。
古代名医李东恒也有阐述:“汤者,荡也,去大病用之;散者,散也,去急病用之;丸者,缓也,舒缓而治之。”
当然上面的阐述只是一般论述,严格来讲,并不准确,丸剂当中也有治急病用的,比如安宫牛黄丸、苏合香丸等,不少汤剂作用也较为缓慢。因此,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剂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。
不过,从防病治病的角度来考虑,想要发挥速效作用,通常会以口服液、合剂、灌肠剂、注射剂等形态出现,直接与体液或血液接触,效果才会明显;而针对于慢性病症患者,多将药材制成蜜丸、片剂、颗粒剂等。
那么丸剂、片剂及散剂(颗粒剂)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?
古代剂型中,有六种剂型适合诊治内伤疾病,分别是汤剂、散剂、丸剂、片剂、膏剂和冲剂,下面来说说常见的三种。
丸剂是将药材研磨成细粉(越细越好,一般要借助筛网),并用蜂蜜、水或面糊、酒、醋等辅料进行糅合制成圆形颗粒,方面吞服。丸剂有吸收缓慢,药效持久,体积小,携带、服用、储存方便等优势。一般适合慢性病、体虚、气血不足等这类人。
散剂是将药材打碎,研磨成干燥的粉末,一般分为内外服两种。内服散剂粉末粗细混在一起,可以直接冲服。散剂制作工艺较为简单,有便于携带和服用,吸收较快,节约成本等特点。
片剂是将药材粉末与辅料混合制成圆片或椭圆片状剂型,也被称为压片糖果,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剂型,因口感好易被人们接受。
综上所述,中药剂型比较多,即使是同一款产品做法也大不相同,中成药虽然副作用小,但还是要咨询医师,遵照医嘱服用。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